科技
我市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、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,深入实施创新驱动、科教兴市、人才强市战略,按照市委“13561”工作布局,围绕走好绿色转型、创新驱动这一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,坚持“转机制、抓主体、强支撑、引人才、建平台、双倍增、全覆盖、优生态”创新路径,强化科技供给,打造科教强市,加速实现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转型蝶变。形成了以省实验室、产业研究院为引领的高端平台创新体系,以重点实验室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核心的企业创新体系,以高新区、开发区为代表的区域创新体系,以有色金属、果品、生物技术创新联盟为主的产业创新体系,以职业技术学院、农科院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为主的院所创新体系,以科技型企业孵化器为主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,营造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。
截至2024年底,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总数达184家;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19家;3家企业成功入选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;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2.5%,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7.7%;全市新增“科技贷”65笔,贷款金额3.12亿元,分别同比增长85.7%、87.9%;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.67%,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,连续四年保持在全省第一梯队;全市各类创新平台总数达到833个,其中国家级8家,省级180家;新建5个“人才飞地”;建成首个省级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;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首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“无氨氮钼冶金新技术”签约落地,技术许可费6000万元;全市技术合同登记98项,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,达到10.38亿元,99项科技成果纳入“国家科技成果登记系统”;选派50名科技副总到企业任职,总量居全省第四位;选派畜牧水产、粮果蔬、食用菌、果品、林业、中药材、电子商务、绿色食品、医疗等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9个,个人科技特派员102名,开展技术培训300余次,培训群众11.6万人次。